France X Archi X Photo - 法國建築導覽 X 攝影服務

  • Home
  • France X Archi X Photo - 法國建築導覽 X 攝影服務

France X Archi X Photo - 法國建築導覽 X 攝影服務 提供法國當地個人化的旅遊導覽、攝影和商務翻譯服務
Instagam : www.instagram.com/france.archi.photo

【義大利拿坡里地鐵】拿坡里歷史中心被譽為世上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區之一,並於198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這座城市格局源於公元前470年古希臘「Neapolis」的棋盤格規劃,由三條東西向大道(Decumani...
23/08/2025

【義大利拿坡里地鐵】
拿坡里歷史中心被譽為世上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區之一,並於198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這座城市格局源於公元前470年古希臘「Neapolis」的棋盤格規劃,由三條東西向大道(Decumani)與多條南北向巷道(Cardini)交錯而成。建築物緊密,街道狹窄,許多歷史住宅設有內部中庭(cortile/atrio),不僅能引入光線,也成為鄰里交流的半公共空間。
拿坡里依山傍海而建,城市呈現梯田狀:海港與舊城區位於低處,Vomero和Posillipo山丘則分佈著貴族住宅與觀景台。陡峭街道透過纜車連接不同高度,是城市交通的一大特色。現代發展代表則是結合藝術的地鐵「藝術站」。然而,拿坡里都市規劃面臨挑戰:狹窄街道導致交通壅塞;歷史中心人口密度過高,缺乏綠地;無序擴張使郊區基礎設施不足;地鐵施工常發掘考古遺跡,凸顯了歷史保護與現代需求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
拿坡里與巴塞隆納的都市規劃比較
拿坡里與巴塞隆納都臨地中海,地形與中庭設計、棋盤格街道都有相似之處。但主要差異在於發展理念:拿坡里以歷史延續為主,保留了古老街區的狹窄街道;而巴塞隆納Eixample區則是19世紀的現代規劃,街道寬敞,更注重採光、通風、交通與公共空間。
__________________
旅途見聞與地鐵站拍攝體驗
為拍攝南義馬泰拉(Matera),我決定以拿坡里為往返巴黎的據點。這是第一次踏足南義,親自體驗過去聽聞「北義富有,南義貧窮」的說法。當我穿梭在這座城市時,訝異於其髒亂臭與破敗景象:狹窄昏暗的巷道、缺乏交通號誌、車輛缺乏禮讓行人的表現、人車混用道路,以及簡陋建築。為此該拿坡里和德國的科隆被我列為歐洲不再涉足的清單。
除了品嚐道地的比薩,旅程最期待的便是地鐵站拍攝,尤其是被譽為「歐洲最美地鐵站」的 Toledo 和 Chiaia。相較於斯德哥爾摩,拿坡里的地鐵拍攝更具挑戰性:漫長的候車時間(15-30分鐘)、缺乏空調,以及 Toledo站龐大的上下車人潮。為了捕捉空間感,除了耐心等待,透過疊圖去除行人成為必要的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
Garibaldi地鐵站:不及預期的設計
1994年曾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法國建築師 Dominique Perrault 構築了深達地下40米的 Garibaldi 地鐵站。他將地鐵出口與地面商業空間整合,形成連續動線。車站地面層的鋼構遮陽(Canopy),既能遮陽擋雨,也延續了車站內的風格,讓光線透入,呼應「光與空間互動」理念。在地下層,建築師欲運用鋼材與鏡面,營造出寬敞透明的空間。然而,Garibaldi地鐵站卻是我認為設計成效最差的車站之一。地面層複雜的鋼構遮陽加劇了城市雜亂感;而地下層眾多手扶梯與橫樑阻擋日光,使得光線無法有效引地被引道至地下層。該事務所以相同的設計理念與建材,應用於2025年1月啟用的大巴黎14號線Villejuif Gustave Roussy 車站,得益於其規模和較少的手扶梯,這回終於讓光線有效地被引入地下50米,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

作品網址:
https://www.chechiachang.com/station

【斯德哥爾摩|地鐵站巡禮】2015 年,建築學院研究所二年級,我正面臨畢業設計選題。原指導老師要求做「舊建築再利用」,但我更嚮往全新規劃、複雜同時回應時下既定的大型專案。在中國同學介紹與老師特許下,我轉入另一組,由法國國家認證建築師 Bri...
10/08/2025

【斯德哥爾摩|地鐵站巡禮】
2015 年,建築學院研究所二年級,我正面臨畢業設計選題。原指導老師要求做「舊建築再利用」,但我更嚮往全新規劃、複雜同時回應時下既定的大型專案。
在中國同學介紹與老師特許下,我轉入另一組,由法國國家認證建築師 Brigit de Kosmi 與巴黎索邦大學地理學博士 Pascal Terracol(HDR 資格)共同指導。雖然兩位老師偏研究型、實作案例不多,但給了我高度的自由。
我選擇大巴黎快捷 15 號線 Rueil–Suresnes Mont-Valérien 車站 作為專題,加上週邊共計197.5 公頃的舊雷諾汽車與北約組織基地,非常適合做總體規劃(Master Plan)。在地下車站的基礎上,地面層我設計了一棟結合複合功能的大樓,讓探設計的討範圍從總體與景觀規劃延伸到建築設計,這個專題讓我大呼過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靈感與旅行見聞
• 公園綠地:2014 年 4 月/ 西班牙瓦倫西亞 / Turia 河道改造的 110 公頃都市綠帶。
• 「建築漫步」:2016 年 5 月 / 土耳其伊斯坦堡 / Zorlu 商業中心。
• 車站動線:2016 年 6 月 /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事務所設計的烈日車站。
• 設計案結束後的觀摩:挑空空間:2017年7月 / 比利時安特衛普 / 中央車站。「建築漫步」:2024年7月 / BIG 於丹麥 / 8 House 。場景設計:2025年5月 / 斯德哥爾摩地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德哥爾摩地鐵拍攝
斯德哥爾摩物價高,75 分鐘車票 NTD 120 元、24 小時票 NTD 1,016 元。原本猶豫買哪種票時,提供旅遊諮詢的人員在我猶豫之際,主動找到在售票亭前的我,並送上一張儲值到隔日的交通卡。得益於此,5/8–5/14 的旅程中我僅儲值了四次最低額度。
拍攝 11 個地鐵站前後花了兩天半,1,600 張照片中精選 52 張放到網站。除中央車站外,大多數地鐵站全天人潮不多,不便之後是需避開禁止使用腳架的巡邏員。
受限於人工照明與拍攝角度等場景元素的固定不變,列車與旅客便成了唯二的變數。要在這樣的條件下拍出勝過他人的作品,不僅考驗技巧,更是對耐心與毅力的一場試煉。第一天我從早拍到晚,甚至刻意減少飲水、避免不必要的進出站,只為節省車票開銷並專注拍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觀察
許多人對法國人的「優雅浪漫」充滿想像,但我認為這更多是以訛傳訛。作為拉丁民族一員,法國普遍存在官僚主義(傲慢且效率低)、強烈的個人主義與情緒外露,缺乏北歐人的內斂與修養。雖然我在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倫敦與德國數個城市的停留的平均時間僅有一週,但接觸到的人普遍禮貌、得體、親切、和善又或者充滿笑容,整體印象更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鱈魚堡的驚艷與審美疲勞
初到斯德哥爾摩,我在 MAX 漢堡第首次嚐鱈魚堡(套餐NTD 350元)—厚實純正的鱈魚肉、均衡的口感與精緻外觀讓我驚艷,是我人生嚐過最好吃的漢堡之一(另一個是德國 Burger King 的素食漢堡)。然而,再美味的食物連續吃上數天,也會像在相似的地鐵場景長時間重複拍攝一般,最終帶來審美疲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兩位畢業設計指導老師缺乏實戰經歷,但他們憑藉豐富的閱歷,在評圖時臨場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設計案例作為參考,這讓我深受啟發,也再次肯定我對受過教育的法國人最初的印象—具備深度和文化素養,同時兼備出色的思考邏輯與表達能力。(多數的法國人認為德國人更具備這些優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穴地鐵站的岩石與藝術融合】
斯德哥爾摩地鐵著名的「洞穴」風格車站,其牆面呈現自然岩石的粗獷質感,這些牆面主要是由天然岩石(如花崗岩或片麻岩)經過挖掘而成。
為了結構安全與美觀,這些天然岩石牆面通常會覆蓋一層薄薄的噴射混凝土(shotcrete),厚度約7到8公分,這層混凝土會貼合岩石的自然形狀,營造出猶如洞穴般的自然曲面效果。
這種設計不僅節省建造成本,還保留了地下天然岩壁的原始美感,形成獨特的「自然洞穴」氛圍。有些車站(例如 T-Centralen、Fridhemsplan)特意保留大量裸露岩石,強調自然與建築的結合。
許多設計與藝術細節,是基於這層噴射混凝土的表面,進行彩繪或裝飾,讓地鐵站既有結構安全性,也成為公共藝術空間。
這結合了自然材質的原始美感與現代建築技術,打造出兼具功能與藝術性的地下空間。促使其車站群名列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地鐵環境。
斯德哥爾摩車站攝影作品: chechiachang.com/station

Album « PLATFORME MULTIMODALE » | Che-chia CHANG, photographe professionnel. Ma qualité d’architecte constitue un atout sérieux m’offrant une plus grande sensibilité dans mes prises de vue. Je vous propose des reportages photo et vidéo de qualité, en France et à l’étranger.

【建築攝影作品集 - BIG】比雅克・英厄斯(Bjarke Ingels),1974 年生,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他擅長打破建築傳統,將空間轉化為具體的生活體驗,曾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2005 年,他於哥本哈根創立 BI...
06/08/2025

【建築攝影作品集 - BIG】

比雅克・英厄斯(Bjarke Ingels),1974 年生,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他擅長打破建築傳統,將空間轉化為具體的生活體驗,曾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2005 年,他於哥本哈根創立 BIG(Bjarke Ingels Group)建築事務所,該所以創新、前衛又兼顧務實的設計理念,在全球建築界享有盛譽。BIG 的作品強調永續發展、社會互動與實用功能,並以戲劇化的建築語彙呈現。

從 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5 月,我先後前往哥本哈根與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的行程以觀摩當代建築為主,尤其是 BIG 的代表作 8 House;斯德哥爾摩則是為了深入地鐵公共藝術與建築設計環境。兩地的參訪皆呼應我 2017 年碩士畢業設計《Mont Valérien 多元交通轉運中心》的靈感來源。當年因北歐物價與住宿條件受限,無法實地考察,直到近年工作與身份轉換後,才得以利用法國每年 36 天的特休與國定假日前往。

法國在柯比意與 Jean Nouvel 之間的世代空檔,曾嘗試以 Claude Parent 等人延續現代建築理論與實踐,然而其影響力與民間迴響有限,設計界也未完全買單。反觀丹麥,以當代設計之都自詡,觀光資訊中心以當代建築師的作品作為城市地標,這不僅是對創新者的尊重,也是全民重視設計文化的體現。
在丹麥,我主要觀察 BIG 的作品;瑞典除了地鐵與 BIG 的 79 & PARK,亦包含他們參與競圖但由 Norman Foster 事務所得標的 Slussen 區總體規劃。此次相簿以「山形量體」為主題進行精選,包含以下項目( 1~3 為丹麥,4 為瑞典):
1. 8 House:以連續坡道貫穿住宅、商業與公共景觀的開放式社區。
2. CopenHill:將發電廠轉化為城市草地滑雪場,是工業再生與永續設計的典範。
3. The Mountain:將停車場基座轉化為層層退縮的住宅平台,形塑山體意象。
4. 79 & PARK:木構體錯落堆疊,融合自然與城市邊界的景觀住宅聚落。

8 House 是一座強調開放式設計的住宅建案,雖具備前衛而創新的建築理念,但在實用機能上卻暴露出諸多不足之處。建案核心理念之一——「建築漫步」,搭配大量落地窗與面向中庭的房間配置,雖塑造出空間穿透感,卻也嚴重犧牲了住戶的隱私權。
此外,8 字形構造中的兩個內院在比例上相對於建築本體過高,大量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和金屬面板強化音波反射。在這樣的空間裡,即使只是夫妻之間的爭吵或私密生活,都能輕易被鄰居或外來察覺見;而狹小、面對人行步道的前庭,更讓住戶時刻暴露於其他住戶甚至遊客的視線之中,使人難以感到放鬆與自在。

整體而言,此建案展現了設計上的高度實驗性與創新精神,然而在實際居住經驗中,卻忽略了人們對於私密性與生活舒適的基本需求。我認為這是一個「設計成功,機能失敗」的典型案例,值得作為討論設計與居住現實落差的反思素材。

相較於79 & PARK(2018)在立面與空間設計上展現了更多對隱私與舒適性的考量。建築外牆以木質面板鋪設,有效阻擋視線穿透;中庭則透過灌木與叢林式植栽做為視覺與心理的緩衝,加上建築規模相對較小,也大幅減少了聲音反射與回音的問題。
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強調概念與形式,卻忽略了居住者的真實感受;另一個則在保有設計美學的同時,更貼近人本需求。

在斯德哥爾摩七天的旅程中,我入住於 79 & PARK 附近的青年旅館。原先預報連日陰雨,讓我在拍完地鐵後一度感到沮喪,甚至考慮提前返回巴黎。幸運的是,後幾日天氣不時轉晴,如盲盒般驚喜。我把握機會重拍先前拍攝過的建築與都市景觀,蒐集到清晨、黃昏、陰天、晴天與雨天的不同氛圍。單是 79 & PARK,我便拍攝逾 600 張影像,最終精選 20 張發表。

與 BIG 委任的專業攝影師相比,我最大的限制在於無法自由進出私人住宅區,亦無法調度拍攝資源,如控制建築照明或使用空拍視角,攝影角度往往被限制在地面層。但我秉持「哪怕無法做到最好,也要做到精緻」的態度,在有限的時間與條件中,追求兼具美學、情景與空間理解的影像“作品”。

雖說建築攝影具有一定的難度與價值,但相較於建築設計,我始終覺得它的意義相對有限。在法國,許多攝影師為爭取知名事務所委託想盡各種花招,其中不乏有人走出建築師事務所轉行專職拍攝建築,這種「當保姆當出成就感」的狀態,讓我感到荒謬。畢竟,有什麼比「自己創造」更珍貴?儘管我持續投入時間與金錢,專業地發展攝影藝術與建築攝影,卻越來越不指望它作為經濟來源。如今,我在其中追求的,是如狩獵影像與蒐藏影像的樂趣。

作品相簿網址: www.chechiachang.com/big

#建築攝影 #建築 #北歐建築 #丹麥 #哥本哈根 #瑞典 #斯德哥爾摩 #城市景觀 #建築設計 #建築巡禮 #旅行攝影 #北歐設計 #當代建築 #永續設計 #永續發展 #建築實驗

BIG (Bjarke Ingels Group) est une agence d’architecture fondée en 2005 par Bjarke Ingels. Basée à Copenhague, New York et Londres, elle est reconnue pour ses projets innovants mêlant durabilité, fonctionnalité et créativité. BIG adopte une approche optimiste appelée “Yes is More”, vis...

【Salon de Bry】個人2025年於巴黎與其近郊的8場聯展之一:Salon de Bry 。本次參展的《天堂》系列作品,除了今年2 月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 Art Capital 藝術沙龍,亦在2020 年於 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展出...
24/03/2025

【Salon de Bry】
個人2025年於巴黎與其近郊的8場聯展之一:Salon de Bry 。本次參展的《天堂》系列作品,除了今年2 月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 Art Capital 藝術沙龍,亦在2020 年於 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展出。觀迎巴黎的朋友們來看展。

關於 Salon de Bry 展覽情境,請參考以下網址: www.chechiachang.com/salon-de-bry

J’expose mon œuvre photographique de la série Paradis au 20ᵉ Salon de Bry ! Un événement incontournable pour les passionnés et curieux d’art contemporain. Venez découvrir cette exposition unique, où talents émergents et artistes confirmés dévoilent leurs œuvres : peinture 🖌️, sculpture 🗿, photographie 📸 et bien plus encore !

🎭 Le vernissage a été un grand succès, rassemblant plus de 350 invités, dont des officiels, des artistes exposants et des amateurs d’art.

📅 日期 Dates : 15 au 30 mars 2025
📍 地點 Lieu : Hôtel de Malestroit, Bry-sur-Marne
📸 Découvrez plus de photos de l’événement sur mon site : www.chechiachang.com/salon-de-bry



🔖 🎨

Reportage | « Salon de Bry » | Paris | Che-chia CHANG, photographe professionnel. Ma qualité d’architecte constitue un atout sérieux m’offrant une plus grande sensibilité dans mes prises de vue. Je vous propose des reportages photo et vidéo de qualité en France.

🎨 巴黎Salon d'Automne藝術聯展至本週日,觀迎來看展 🙋自1903年創立以來,巴黎秋季沙龍展覽每年匯聚全球藝術家,以豐富多樣的創作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如同往年,本次展覽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52個國家955位的藝術家,於3 00...
25/10/2024

🎨 巴黎Salon d'Automne藝術聯展至本週日,觀迎來看展 🙋

自1903年創立以來,巴黎秋季沙龍展覽每年匯聚全球藝術家,以豐富多樣的創作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
如同往年,本次展覽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52個國家955位的藝術家,於3 000m²的展覽空間呈現繪畫、雕塑、攝影等多元創作。
歡迎大家前來探索藝術的豐富與多樣性!
📍地點:Place Clémenceau / Pavillon éphémère, av. Champs-Elysées

📆 日期:展出至10月27日

⏰ 時間:周六11:00至20:00 / 周日11:00至18:00

💸 門票:15€

Reportage | « Salon d'Automne » | Paris | Che-chia CHANG, photographe professionnel. Ma qualité d’architecte constitue un atout sérieux m’offrant une plus grande sensibilité dans mes prises de vue. Je vous propose des reportages photo et vidéo de qualité en France.

Address

5, Avenue Anatole

7500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France X Archi X Photo - 法國建築導覽 X 攝影服務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France X Archi X Photo - 法國建築導覽 X 攝影服務: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Travel Agency?

Share